[周年慶]心理醫師媽媽告訴女兒的31件事-只到今天

心理醫師媽媽告訴女兒的31件事

33年來,治療過無數心靈受創者的心理醫師
為即將嫁為人妻的女兒,寫下31封經營人生的心理學信
也獻給世上所有即將獨立自主的女兒

內容簡介

  身為心理醫師,過去33年來,已協助20萬名患者治療心理上的疾病,然而卻忽略了自己最心愛的女兒,未曾對她講過作為母親該提醒女兒的事。於是,在30歲的女兒即將遠嫁美國步入婚姻之際,她決定將這些這輩子一定要告訴女兒的人生、愛情、工作以及人際關係等心理學智慧寫下來,輔以行醫之所聞所感,完成了31封從心理學角度討論人生的信。同時獻給世上所有即將獨立自主的女兒。

  作者從母親、職場前輩與婚姻前輩三重角色,貼心叮嚀即將步入社會及步入婚姻的女性讀者,從愛情到婚姻、從職場到人際關係,真實地告訴妳需要注意哪些事情,以及該用什麼態度來迎接人生各個不同階段。書中不時穿插作者友人、患者等經驗分享,增添更多真實性與實際感,貼切提出現今年輕女性所面臨的煩惱、痛苦與挫折。

  作者對那些處處感覺生活不如意,因而活在忿懣不平情緒中的女兒們強調:「別想做好所有事情,如果現在的妳感到心情不安,那代表妳有在認真過日子。不論做任何事,有趣開心最重要。」

  除此之外,還包括「最安全的路也有可能最危險」「經驗主義者比完美主義者更好」「別和不為妳著迷的男人交往」「想哭就哭個痛快吧!」「多些獨處時間,人生許多問題便能解決」「無論如何都不可以變得冷漠」等,對那些尚未準備好獨立的女兒們,給予最真誠的人生建言。

名人推薦

  李偉文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金質靈 (貓靈) -畫家
  柯志恩 -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所教授兼學務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韓星姬(音譯)한성희

  小兒科醫師及心理醫師、專業精神分析師。1956年生,畢業於韓國高麗大學醫學系。曾任職於國立首爾醫院21年,並擔任韓國精神分析學會副會長,以及大韓小兒青少年精神學會行銷理事。目前為高麗大學與成均館大學醫學系兼任教授,並開設YIHAN MIND CLINIC,專為心理受創的患者進行諮詢治療。

譯者簡介

尹嘉玄

  韓國華僑,出生於釜山,政大廣播電視學系畢業。曾任職遊戲公司擔任國際事務、出版社韓文編輯,目前為專職譯者。譯有《一天15分鐘,改變人生的整理術》、《釜山,3天2夜小旅行》、《我是朴槿惠》、《安哲秀的想法》、《一按就瘦,3週變身細肩帶美人》等書。

目錄

前言
妳是老天爺給我的最大禮物

Chapter1給即將結婚的妳
01當個壞女兒,追求妳的幸福
02若不能與他激烈爭吵,乾脆不要結婚
03大公司不是萬靈丹
04想哭就哭個痛快吧!
05即便結了婚,還是會孤單
06明哲保身,不如因熱情而犯錯
07不要再抱怨媽媽了
08無論如何都不可以變得冷漠

Chapter2女兒啊,別苛求自己凡事完美
09比起完美主義者,寧做經驗主義者
10我工作三十三年所學到的事
11不要以為無條件的愛才是真愛
12最安全的路也有可能最危險
13有人嫉妒妳,代表妳有東西可以付出
14多些獨處時間,人生許多問題便能解決
15分手時,千萬別做卑鄙的人
16世上最該珍惜的正是妳自己

Chapter3 如果現在會感到不安,就表示有在認真過日子
17焦慮不安,代表有認真過生活
18別想靠臉書填滿空虛的心靈
19妳的性愛定義,守護愛情的信號燈
20成功女性,必先洞悉規則、成敗、競技場
21別費心讓別人覺得自己很外向
22別和不為妳著迷的男人交往
23再好的朋友也不能零距離

Chapter4女兒啊,無論做任何事,開心最重要
24別想當個超級女強人
25別將寶貴人生浪費在為他人而活
26為人母前,先解開母女心結
27如果對錢沒有概念,總有一天會為錢流淚
28四十歲後的美貌由妳決定
29活著就要學,永遠當個充滿好奇的青春少女
30愛情是種技術,要學會如何去愛
31人生沒什麼,開心過日子就好

尾聲
獻給世上所有的女兒

內容連載

1 當個壞女兒

我一直以為自己已經準備好──有一天妳會離開我懷裡;但當妳親口對我說要離開時,卻發現那湧上心頭的悲傷是難以抑制的。不過妳也別擔心,在妳婚禮當天,我也同時在曼哈頓喝著自己的咖啡,舉行了一場自己的獨立儀式。也多虧這場儀式,才讓我免於在婚禮上變成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母親,才能用微笑將妳送走。女兒啊,謝謝妳,多虧妳先勇敢地打碎父母親的世界,我才能真正從母親的角色畢業。 

至今妳扮演過女兒、朋友、前輩、晚輩以及某公司的職員角色,但從結婚的那一刻起,妳將成為媳婦、妻子以及未來孩子的母親,也就是說妳必須扮演的角色會突然增加。人們通常希望自己能扮演好所有角色,盡可能實現別人對自己的期望,並擔下所須承擔的責任,達成被賦予的任務,更何況這是個徹底肯定一人分飾多角、能者多勞者的世界。

然而在我眼裡,那些想盡辦法扮演好所有角色的人反而令人同情,因為如果要達成這樣的目標,必定需要犧牲自己,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只要自己辛苦一點、犧牲一點,所有事情自然就會順利,所以想說的話不敢說、想吃什麼也忍著;比起自己「想做」的事,會選擇先做「應該做」的事,只要為了老公好,即便犧牲自己也是應該的;就算自己快累垮了,這該死的世界依然強調「這才是所謂真正的母性」。

女兒啊,如果有人對妳述說女性該有哪些美德,並要求妳要像我們的母親一樣過一生,記得千萬要把耳朵遮住,然後果斷地回絕對方:「我沒辦法做好每件事。」如果對方因此認定妳不是個好女人,妳就將它當作是種稱讚,唯有如此,才能在扮演多種角色的同時,也不忘自己的立場,並守護好自己。

我曾經也希望自己能成為能幹的醫師、好媽媽、好太太、好朋友、好媳婦、好上司,喔,不對,應該說我已經朝這樣的目標努力了好多年,但無論我多努力,依然還是會有人不喜歡我,再怎麼努力,也還是有很多漏洞和問題。只要醫院工作順利,妳就會有事使我操心;妳聽話了,娘家又會有突發狀況;娘家稍微安靜了,婆家又會有事。於是無論我多麼加倍努力想處理好每一個環節,最終還是沒有風平浪靜的一天。尤其在妳還小時,我的嘴上必須每天念著「希望今天順利」,要是我抱怨一兩句,旁人還會說:「幹嘛自找罪受,在家帶小孩不是更好?」

雖然當時這些話對我來說都很傷,但也因此讓我重新檢視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比起每件事情都力求完美,不如要求自己無論扮演哪種角色,只要狀況不嚴重,適當地調節好,這樣過日子就好。也就是放棄扮演每個人眼中的好人,放下「每件事情都一定要做到最好」的欲望。

健康的愛自己的人,很清楚知道自己不必事事完美。就算失敗或犯了錯,仍舊相信自己具有充分價值、值得被愛。美國一位編劇柯德爾(Jo Coudert)就曾說過,「人沒有非要得到他人的愛不可,也不需要為此犧牲自我;真正的生活重心且無比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愛自己。在妳這輩子所認識的人當中,唯有妳,才是最終對自己不離不棄的那個人。」

所以如果這世界對妳太苛求,讓妳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備感壓力時,不如做好會被別人說「不懂事」的心理準備,正面面對。別忘記,媽永遠都會支持「那樣就好的妳。

2 若不能與他吵架,乾脆不要結婚

三十多年來各自過著截然不同生活的兩個人,要攜手共度下半輩子,簡直難如登天,從細微的小習慣到內心的傷痛、缺點等,需要面對的事難以悉數,因此爭執難過無法避免,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兩人不逃避衝突,不放棄為彼此找出解決辦法,日積月累下來,那份努力將會成為維持婚姻生活的強力後盾。因此,我建議即將結婚的人,一定要花三天時間問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天要問:「我有辦法和這男人溝通嗎?」
第二天也問:「我有辦法和這男人溝通嗎?」
第三天再問:「我有辦法和這男人溝通嗎?」

哲學家尼采曾說,「結婚前先問自己,即便老了也能和他溝通嗎?婚姻生活裡除了溝通,其他都只是一時的事。」如果說戀愛時是可以為妳摘下天上星星的甜蜜關係,那麼婚姻就像每天必須一同解決許多事情的夥伴關係。因為從結婚那一刻起,娘家與婆家問題、子女計畫、教育問題、金錢管理、家事分擔,甚至脫掉的襪子放哪裡,以及上完廁所後不沖水的壞習慣等,許多戀人關係中不曾想過的問題,都會逐一浮現,使妳不得不去面對。

也因此,結婚初期夫妻爭吵會比吃飯次數還要頻繁,我過去也是如此。接近三十歲那年,遇見老同學也就是妳爸爸,就閃電結了婚,當然爭吵不斷。但我們很幸運的是,兩個人都沒有逃避衝突,我們並沒有努力不再爭吵,而是為了有效的爭吵而努力,所以這也使我某天突然驚覺到,原來自己真的很幸運能與這麼不錯的男人共度此生。

無條件遵循妻子或因為討厭面對衝突而不斷迴避的男人,只會為妻子帶來更多負擔。反之,不分青紅皂白就先動怒的男人也只會對妻子造成心理傷害。溝通專家格拉斯.史東(Douglas Stone)在他的著作《對話的心理學》(Difficult Conversation)中就提到,「很多人往往會將情緒性表達與明確表達情緒混為一談,但兩者是截然不同的。就如同即使不用情緒性語氣也能明確表達情緒一樣,即便不做任何表達,也可以是極端情緒性的表達方式。」可以溝通的男人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也會懂得理解太太的情緒。

所以不妨換個心態,「啊,原來婚姻是會不斷起衝突的,那麼不如挑選一位能和我真正好好吵架的男人。」能夠健康地爭吵也是一種本事。美國女作家海倫.羅蘭(Helen Rowland)就曾說過,「男人婚前為了得到妳會願意犧牲性命,婚後則是連報紙都不願放下與妳交談。」所以我希望妳寧願和一位願意為了和妳吵架而放下報紙和遙控器的男人結婚,因為唯有激烈爭吵,才能使夫妻一同朝向共同方向邁進。幸運的是,妳似乎也遇見了我所說的這種男人,讓我放心不少。
女兒啊,但我必須提醒妳,第一次經歷夫妻吵架往往是孤單寂寞的,世界上還有什麼事比男女共同生活更戲劇化的呢?一下上天堂,一下地獄,悲喜交集。人們經常為了修煉身心而四處奔波,但我認為沒有什麼修煉場是比踏入婚姻更能讓人磨出寬闊心胸的。

3無論何時都不可以變得冷漠

女兒啊,人們之所以覺得年輕人閃閃發亮,其實並非單單只因他們年輕,而是因為他們即便一無所有,也依然懷有夢想,而且為了實現那份夢想努力不懈的態度,常令人動容。但是看到那些嘴上不斷說「反正不可能成功,何必做夢」的消極年輕人,恐怕日後他們的失落感只會更為強烈。這些人永遠不會知道的一個事實是,勇於突破困境堅忍不拔的人,這輩子都在不斷跨出他的那一步;而用冷漠消極武裝自己的人,一輩子都只會在原地打轉。日子一久就真的什麼都沒嘗試過,成為一個什麼事都做不成的廢人。所以無論多麼辛苦,千萬不能成為消極的人,因為消極會將妳推向懸崖,成為親手毀滅自己的元凶。

有一位曾活在極端環境的男子,名叫維克多.法蘭克(Viktor E. Frankl)。身為精神科醫師及猶太人的他,在一九四二年被關進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妻子、小孩、父母無一倖免。納粹將他的家人全部拆散,使他根本無從得知家人生死。在那樣的情況下,每天還得忍受刀割般的酷寒,以一小塊麵包、一碗湯延續著一天天的生命,並且還要強制勞動。集中營的生活簡直慘絕人寰,恐懼、不安、髒亂、飢餓、嚴寒,最難受的是,不知道自己下一分鐘還能不能活著的恐懼。有人活活餓死,有人因為傳染病而死,有人被活活打死,有人則是被送進煤氣室,再也沒有回來。
集中營裡的俘虜被關久了常神智不清,如果有囚犯斷了氣,人們就會擠到屍骨未寒的屍體旁,爭搶死者吃剩的骯髒馬鈴薯、拔掉他的木鞋,脫掉他的外套,甚至因為搶到一條鞋帶而開心不已。赤裸裸顯露野獸般的本性,場面凌亂失控。人間還有什麼比這更絕望的煉獄呢?儘管隨時有可能被拖進煤氣室,但當時的法蘭克仍讓自己以一個「準死者」的角色,經歷人類最煎熬的試煉,並領悟到人類永遠不會被剝奪的最終自由,便是無論自己身在何處,都有權選擇用何種態度面對的自由。

我們很有可能必須面對各種非意願的狀況,例如突然因為一場車禍而失去身體某個部分,也有可能驟失最摯愛的人,而我們無力改變那些情況,就像維克多.法蘭克突然被強抓去當工人一樣,無法改變自己當時的處境。但是如何接受那樣的處境是每個人的自由,就算很不幸的因為一場交通事故而失去一條腿,那麼究竟是要慶幸自己還活著,努力去開啟第二人生;還是會覺得自己少了一條腿,人生也跟著完了而自暴自棄,選擇權都掌握在自己手裡。

除此之外,維克多.法蘭克也說過,人類只要清楚知道自己究竟為何而活,就能戰勝任何困阨。事實上,集中營裡那些找不到自己人生意義的人,較容易放棄活下去的意志;而能夠存活到最後的,大部分也的確都有活下去的充分理由。

其實若說人生是一連串逆境與痛苦的組合也不為過,但是透過法蘭克的實際案例讓我們知道,人類是具有克服任何困難的能力的,心理學家將這樣的能力稱為「心理復原力」。

所謂心理復原力就是將人生的苦難化作躍進的支持力量,簡單來說就是將失敗化作成功的原動力,就像越用力將皮球丟向地面它就彈得越高,心理復原力就像皮球反彈的概念。面對逆境時,這股力量不會讓妳掉入絕望深淵,反而會促使自己更加成長。

4 不要以為無條件的愛才是真愛

女兒啊,相信妳一定知道情人眼裡出西施是多麼神奇的事,墜入情網的戀人,往往會將對方的優點極大化,對缺點則視而不見,彷彿這世上沒有人比對方更完美似的。佛洛伊德說,相愛的人會對對方投射一部分的「理想自我」,所謂理想自我,就是一直努力卻無法達到的自我理想樣貌,例如「要勤勞」、「要懂得付出」、「要成功」等等從小時父母就不斷灌輸我們的價值觀。墜入愛河的人往往會抱著「自己沒有,但對方一定會有這些特質」的幻想。

這樣看來,愛情其實並沒有特別偉大,因為理想自我會從自己轉移到他人身上。但或許因為這個社會對人的要求變多的關係,年輕人對自己的期待也普遍過高。當然,訂下高目標並不是壞事,問題在於理想自我越高,選擇轉移對象的條件也自然變高了。即使有位十分優秀的對象站在自己面前,也會觀望拖延,或者無法等到對方工作穩定就想分手,像仁鄭小姐與鐘擇先生的例子。

戀愛三年的兩人,當初是透過聯誼的緣分相識相戀。但仁鄭小姐因內心感到有些混亂而寫了封諮商信給我,談及他們就像一般的情侶,有時會透過爭吵培養愛情這顆種子。有一天,受到金融風暴波及,鐘擇先生被公司解雇了,原本走在人生康莊大道的他,一夕間成了失業人士。

整整失業一年的他,好不容易才在一間非常小的公司找到業務工作。仁鄭小姐為了不讓鐘擇先生挫折感太重而對他百般照顧,但不知為何,他開始對仁鄭感到厭煩,而仁鄭也常因鐘擇先生無心說出的一些話感到心理受傷。

「原本有可靠肩膀的他,怎麼不見了?」
解雇事件徹底將一位青年的意志摧毀,但其實對鐘擇先生來說,比起之前外表光鮮亮麗,事實上只是個空殼的大公司,他更希望能在目前這家小而美的公司累積實力,但問題出在仁鄭小姐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原來她想要的是當初在知名企業上班的鐘擇先生,雖然她很愛他,卻也無法忽視自己心目中理想老公應具備的條件。親友都勸她趁年輕時多相親,她說她不否認目前的心態已開始動搖,也困惑不知該怎麼做才好。

「我真的愛他嗎?還是愛他的職業呢?」
當我們遇到有人挑剔異性外貌或經濟能力時,會覺得似乎不應如此評斷一個人。就算心中有同樣想法,也知道不該明講。因為無條件的愛是純愛的普世價值,所以若是真愛,就不應在乎這些外在條件,而只愛對方本身。外貌、經濟能力、健康這些外在條件是隨時都有可能改變的,唯一不會變的是對方本身。無論對方事業是否有成、外表是否亮麗、身體是否健康,都能在她身邊長年守候才是真愛。都說愛情是命運的安排了,又豈能違抗呢?

然而無條件的愛真有可能嗎?真的可以單純地愛對方嗎?許多學者認為,相愛的過程是非常條件性的,這裡所說的條件並非光指經濟能力,性格、談吐、外貌、舉止等,這些擇偶標準都是條件,而這些條件大多是由兒時開始形成的潛意識決定的。

有句話相信妳也耳熟能詳,「人們會和與自己父母相似的人在一起」,譬如從小在冷淡的母親底下長大的男人,容易對態度冷淡的女性產生好感,根據發展理論,小時候留存在腦海中的愛情程式碼,長大後也會重複運作。所以小時候父母親對自己的關心與愛的方式,也就是與父母的關係模式,長大後也會如出一轍重演。

不過另有一派說法是「人們會與自己互補的人在一起」,譬如從小得不到愛的女孩,長大則會選擇和能給她滿滿愛的男人在一起。但事實卻往往是一開始以為對方體貼又充滿愛心,直到婚後才發現對方原來是個冷漠的人。因為這樣的女人會下意識選擇不會付出愛的男人,以重現過去得不到愛的兒時回憶。佛洛伊德將這種現象解譯為「強迫性重複」(repetition compulsion)。

在這種下意識挑選心儀對象的過程中,眼中所見其實已經不是對方的原貌,而是依照我們心中的期望進行判斷。換句話說,下意識會將許多東西認定為最佳選擇。所以佛洛伊德說:「我們選擇的愛,並非巧合,遇見心儀的對象,其實是已安排好的先前關係再發現。」也就是說,愛情看似具有自由選擇性、自主性、命定性,但其實在這樣的命運安排中,已經包含了許多條件。

仁鄭小姐口中所說的條件,其實都是為了驗證自我存在感。外貌、學歷、地位、金錢等,她想透過這些能夠讓自己與他人產生區隔的外在條件,得到大家的認同與自我優越感。我們將這樣的愛稱為「現實的愛(pragma,practical love)」,透過勢利的愛情,期許自己也能自我實現。既然我們每個人都難逃這樣的欲望,又怎能說仁鄭的不是呢?

而且我們可能不會意識到,其實最終我們遇到的真命天子,往往是在過去戀愛經驗的傷口中搭建起來的橋梁,就像一定要會看音符才看得懂樂譜,了解語句文法結構才能進行對話一樣,愛情的各個階段,也都有學習和練習的價值。這就是為什麼不能輕易放棄現有愛情的理由,這段戀情要處理好,下一段戀愛才會有進步。 

心理學家阿亞娜.馬拉奇.皮內絲(Ayala Malach Pines)將下意識選擇愛情伴侶的過程稱為「下意識的智慧選擇」,或許下意識會將兒時未能解開的心理問題,透過與異性之間的關係重現,給自己再一次可以解決的機會。雖然很可能因此承受痛苦,但只要能正視問題且努力設法解決,我們絕對也能創造出美麗的成長。愛情送給我們的最大禮物,會不會就是這樣的成長呢?所以即使決心與對方分手,也應好好思考當初為什麼會愛上對方,以及如今為什麼又決定分手的整段過程。這樣才能用更坦然的心,迎接下一段愛情。

5最安全的路也可能最危險 

我們一生中會面臨無數次選擇,但真正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並不多,尤其現代年輕人必須面臨比我年輕當時更多的選項,難免感到徬徨、不知所措。根據二○一二年的統計,登錄在韓國就業網的項目就高達一萬一千六百五十五項,相較於二○○三年只有七千九百八十項,十年內足足爆增三千六百七十五項。再來看擇偶問題,三十年前二十五歲上下的年輕人大部分都是已經結婚,即便有些較晚婚,但很少不婚的。但這些年來,連適婚年齡都已沒有固定標準,不婚的情況與日俱增,加上國際通婚案例增加,挑選伴侶的範圍相對擴大。也就是說,以前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像結婚、生小孩等議題,現在都已變成可以選擇要或不要的選項。

不要等做完所有比較才決定
三十歲年輕人眼前正擺著工作或伴侶等人生重大選項,他們想把無數個選項做過全面分析比較後,再做出自己不會後悔的決定。可惜的是,當我們把人生攤開來看,二十、三十歲時所做的決定,幾乎難以判斷是否為最佳抉擇。因此,沒有什麼舉動會比計算所有選項還要來得魯莽了。

就像登山時,在妳朝山頂一步一步攀爬時,不會知道自己究竟爬到哪裡,只會看見眼前的樹木、花草以及石頭。直到抵達某個定點能夠看見遼闊風景時,才會確認自己目前已經走到了哪裡、從哪一條路爬上來,以及爬了多高。爬到下一個山頭時,就會看見原本看不見的風景,體會從未體會的感受。選擇也是同樣道理,我們必須在很久以後才能回頭確認那些選擇帶領我們到了何方。

幾年前離開人世的賈伯斯,大學只讀六個月就辦了休學,徘徊在學校附近時,他注意到里德學院布告欄及長椅上的文字,於是開始旁聽學院的終生教育講座,學習字體設計。十年後,他將當時所學的字體設計應用在麥金塔電腦,獲得了世界性的成功,但他說自己萬萬沒想到,過去所學的字體設計最後會拿來這樣使用。就像賈伯斯一樣,當下不知有何用處的事,日後卻很有可能成為邁向成功的連結。

年輕時的選擇也是如此,眼前只見樹木與石頭而非整座山,因此沒人知道現在的決定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更何況任何人都沒有辦法將所有方案一一檢視過再做決定,每個人不過是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下,努力做出智慧的決定罷了。所以請拋棄所有選擇都必須先比較過再做決定的念頭吧。

有時,直覺反而更明智
俗話說:「考慮太久反而做不出好決定。」我非常同意這句話。考慮太久反而容易迷失方向,甚至一時想不起來自己當初在煩惱什麼,也就在行動前就停留在空想階段。如果依然感到徬徨難以抉擇,我會建議直接相信妳的直覺。

妳是否曾經看見朋友帶新男友出現時,第一眼就有「這男生不ok」的感覺?在沒有任何理性線索的情況下,腦中瞬間做出判斷,我們將這樣的反應稱為「適應性潛意識」(adaptive unconscious)。適應性潛意識是一種幫助我們迅速且默默處理人生大量資料的大型電腦,它會將必須經過高精密的思考轉移至潛意識,以提高判斷的效率。

人們會盡可能蒐集大量資訊以進行審核評估,做出正確決定,但如果每件事都要經過審核評估,只會累死自己,所以在遇到緊急狀況必須迅速做出決定、與人第一次相見、即席提出新點子等關鍵時刻,如果需要做快速的判斷或判斷資料不足時,人類就會涉入適應性潛意識的範疇。雖然說石橋也該敲過確認才能走,但若想破腦袋都想不出個結果,不如就相信直覺吧。

安全的路給人舒適與安定感,但如果某天當妳習慣了那條路以後,就不會再想要挑戰新事物,取而代之的是想盡辦法堅守在那條安穩的道路上。所以安全的路是可怕的,人生必須透過各項新挑戰,從中發現過去從不知道的自我而成長進步,然而安逸會使人麻木。 

每個人都害怕變化,所以會希望繼續躲在安全的庇護下,並抗拒改變。但是如今回想起來,我能夠走到現在這個位置,也是因為努力想要改變。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團長葛爾伯(Peter Gelb)曾經在一則新聞訪談中提到,他的人生座右銘是「永遠承受計算過的危險」,並且強調不願承受風險的人,就跟鴕鳥沒兩樣。因為鴕鳥遭遇危險時會把頭埋入沙坑,矇蔽視線自以為安全,明明藏不住也硬要躲起來的動物。最終,變化無法視而不見,而是必須擁抱接受的事實。

隨著未來的不確定性擴大,追求穩定工作、安定生活的人越來越多。尤其在妳所要面對的未來,對安全感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強。但要切記的是,安全的路也有可能是最危險的路,如果妳不曉得該以什麼做為選擇標準,那麼答案就是妳自己,相信自己。或許不管做任何決定都有其辛苦的一面,但是只要相信自己,就絕對可以不被打倒,樂觀面對。



站長特別推薦相關文章!!

[搶購]鼠際大戰(1DVD)-讓你愛不釋手

[限量]MOLESKINE cloured 黃色 P 硬殼 筆記本(內頁可選)-好康回饋

[特惠]等一個人咖啡 電影原聲帶 (1CD)-只到今天

[熱門]高普特考【電力系統】(重點精實、考題完整)-如何購買

[目錄]ARTEX 長短珠項鍊-站長推薦



熱門:
超辣女賊 鐘樓怪人狼犬 中信啦啦隊辣妹 日本最美身材 溫泉旅館 威力彩


點進圖片有更多詳細的介紹!!
本站資訊僅供參考比較!
網站內容圖檔來源取材來自商家發表或轉載擷錄,
圖文為原權利人所有,
如有侵權問題請來信通報,將立即刪除,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1book0 的頭像
    bo1book0

    文學,人文,電子書,健康,休閒,親子,商業,學習,雜誌,文具,影音,DVD,辦公用品,比較,價格,哪裡買?哪裡賣?

    bo1book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